榆林两大产区,煤价走势分化
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但这些国家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它们也成为了清洁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新工业革命浪潮上的弄潮儿。
虽然奥巴马政府曾多次明确表达对气候保护行动和谈判的支持,而《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也于2009年6月底在美国众议院得以通过,但要使该法案正式生效,还需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立法程序。但由于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需要维护发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走低碳发展之路。
同时,在气候谈判这样的全球问题上,中国应保持参与和合作的态度,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稳固和战略盟友的伙伴关系,换取和谐发展的外部空间。一旦美国国会通过气候变化相关法案和明确的减排目标,联合欧盟和部分相同认识的发展中国家,着力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对于中国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谈判格局将会出现复杂极大地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互相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于这样一些超出气候变化公约的问题,坎昆会议当然要讨论,但也不可能开出最终处方。难以寄希望于仅凭欧盟一方的努力就能达成各方期望的国际协议。
中国的态度对谈判走势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无法决定和控制谈判的整体进程。第二,在资金与透明度问题上可能取得进展,但妥协是必然的。相比之下,各方普遍对29日召开的坎昆会议的期待较为保守
坎昆会议将聚焦对抗气候暖化的协议,起码在设立绿色基金的问题上,希望各国达成共识,以协助贫穷国家,避免因砍伐森林加剧碳排放量,同时,鼓励先进经济体输出清洁技术。联合国气候问题最高官员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提出告诫,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各方群体努力,但彼此之间如果存在间隙就无法推行,只有互相妥协才能将这些隙缝弥合。去年,全球气候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时,与会国家争执不断,结果闹得不欢而散。有专家评论说,坎昆会议想要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前景并不乐观,但有望在资金援助、技术支持、森林保护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这次会议将为2011年在南非举行的下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打下基础。
他说,全球碳排放量,应以2015年为顶限,之后就必须降下。珀欣在记者会上说:我意识到问题取得了进展。
世界两大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美国和中国在坎昆会议前夕,针对限制排放的的建议和核查方式发生激烈口角。帕乔里指出,迟迟不行动,气候变化的冲击将无可避免,而这些冲击会较过去来得大,其严重性很可能是前所未遇的。不过,美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珀欣表示,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现在多少得到了缓解。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小组主席帕乔里则呼吁马上行动,他警告,如果世界各国继续拖延,将会自食其果。
他认为坎昆会议是人类责任的体现,12天的会议中每一个谈判议题,都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他说:气候变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接下来两个星期,全球的目光都会投向这里,要是无法克服国与国间的利益障碍,那会是个悲剧。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上月29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联合国吁请各方采取实际行动,相互妥协,求同存异。东道主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也呼吁建立共同目标,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与日俱增,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
人类制造碳废气进入大气层,使得大气层变得越来越暖,对地球气候系统造成的影响也会更严重。一些贫穷地区和社区,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严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说,坎昆会议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需要务实成果。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并承诺1000亿美元长期资金。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29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佛得角常驻联合国代表安东尼奥·利马说,由40多个国家组成的小岛国联盟依然希望能把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而非2摄氏度以内。他们希望坎昆会议能迈出一些踏实步伐,以重新恢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国际互信。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在坎昆就落实这些资金和技术转让等议题达成协议。争吵和冷静:僵局或妥协哥本哈根会议经历激烈争吵,在最后一刻达成不具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未能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缔结协议。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说,中国希望能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政治共识指导下,推动坎昆会议在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和技术等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气候变化正开始让我们人类为先前对环境犯下的致命错误付出代价。与去年同期召开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相比,与会者今年希望少一些高调争吵,多一些务实磋商,以尽量弥合分歧,就一些具体措施达成妥协。
算上媒体记者,与会人员约有1.5万人。国际乐施会成员蒂姆·戈尔说:我们认为,经历哥本哈根的政治风暴,坎昆可以冷静一些。
许多人意识到,与会各方期望过高,而谈判进程极度艰难,是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他呼吁与会代表克服分歧:未来两周,全世界将关注你们。
一些代表明确表示,坎昆会议难以达成一份具法律拘束力的协议,但有望在森林保护、技术共享、创设绿色基金等议题上取得成果,至少在原则上达成协议。1.5℃和2℃:生存或毁灭坎昆月亮宫海滨酒店11月29日迎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2000年至202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依赖雨水的农业生产收成减半,可能导致6亿多人面临饥荒威胁。我们当中一些国家眼下正面临历史的终结,他告诉媒体记者,对我们来说,1.5摄氏度和2摄氏度的区别是生存或毁灭。
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气候变化对我们来说已成事实。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在墨西哥军警和3艘军舰严密护卫下参加本次会议。
但一些研究人员警示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升温幅度很可能在本世纪内达到4摄氏度,这将在农业、水资源、人口迁徙等多方面带来灾难性后果。坎昆会议恐怕也难以完成这一任务。
不少与会政府谈判代表和环境保护人士吸取去年的教训,降低期望值来自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将在坎昆就新的气候公约展开为期两周的讨论。
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惨败收场的时候,全世界对全球气候谈判的前景瞬间转为暗淡。此次会议的目标是重启谈判。再深入说,因为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惨败,见证了欧盟话语权的逐渐弱势。坎昆气候大会还是三国演义,小岛屿国家联盟等组织依旧被边缘化。
即使一年过去了,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要想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挑战依然是巨大的。如果能推动各国接近达成协议,维持谈判的继续进行,在林业、金融与减排承诺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此次会议就算取得了成功。
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坎昆会谈或难获突破。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的谈判主体,无疑是中美。
报告特意赶在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开始之际出炉,它以巴基斯坦洪灾、俄罗斯火灾与热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等为例,阐述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当地时间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城市坎昆揭开帷幕。